六旬商人把公司低价卖给外资留001%股份分红今公司市值430亿

来源:乐鱼电竞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2-21 19:50:03

详细介绍

  2006年,在舆论的喧哗声中,年过六旬的苏泊尔品牌创始人苏增福“一意孤行”:

  他把发展势头正强劲的公司,低价卖给外资,仅留下0.01%的股份分红,不顾风险转身投入二次创业的征程。

  苏增福曾表示:“我能活多久,不受我掌控,但苏泊尔能活多久,我能为他争取。”

  从炊具大王到卫浴大王,苏增福经历了两次艰辛的创业之路,真正诠释了“浙商精神”的含义。

  1941年,苏增福出生在玉环县的一个贫民家庭,幼年时他的父亲早逝,母亲改嫁,跟家里其他兄弟姐妹相比,他总是毫不起眼。

  在后来的自传中,他提及自己小时候总是吃不饱饭,甚至曾用5毛钱来维持一周的生活:“那时候真的过得很辛苦啊!”

  1960年,苏增福参军入伍,在东航舰队度过了八年的艰苦军旅生涯,练就了一身血气方刚。

  1970年,台州一家农机厂正巧招人,苏增福顺利入职,开始了奔波的业务员生涯。

  一次前往东北的出差途中,苏增福因为没有抢到坐票,全程只能站着,困了就躺在火车座位底下小憩一下,丝毫不嫌弃周遭的环境。

  在持续数十年的辛勤工作下,他凭借自身努力一步步挑起大梁,在45岁那年成为了农机厂的厂长。

  经过多番考察,他作出了一个决定——与当时闻名全国的“锅王”沈阳双喜合作,购买其商标权来生产压力锅。

  1989年,苏增福投入300万元引进了一条压力锅生产线,开启第一次创业生涯。

  由于双喜的知名度甚高,相较之下初出茅庐的新品牌无法很快得到原材料供应商的认可,因此在成本方面需要成倍地“砸钱”。

  面对这个难题,苏增福并未露怯,他带领着工人们埋头研究解决方案,致力于寻找最优性价比的铝材料。

  1992年,在他自身的不懈努力与取消价格双轨制的政策支持下,压力锅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大幅度下降,同时产量大幅度上升,慢慢的变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黑马品牌,销量一时明显地增加,累计销售达111万只,甚至超过了“锅王”沈阳双喜。

  眼看着苏增福生产的压力锅越来越受市场欢迎,合作伙伴沈阳双喜“见势不妙”,开始研究应对策略。

  然而,苏增福“双喜”品牌的火爆程度只增不减,导致事态的紧张氛围逐渐升级。

  1994年9月,苏增福经他人得知,沈阳双喜将于明年1月1日起,单方面结束合作关系。

  面对这样实力强劲的对手,白手起家、缺乏背景的他毫无缚鸡之力,身边许多朋友也劝他放弃厂子,另谋新的出路。

  可阴霾只是短暂的,多年的军旅岁月磨练了他坚毅不屈的顽强精神:“市场之间的竞争是很残酷的,有竞争的地方就有优胜略汰,最后是真正强大的企业生存下来,这没什么值得同情的。”

  在父子俩的商榷下,新的商标名以“SUPER”为原型,谐音改作“苏泊尔”,兼具高端化与独特性色彩。

  面对这条崭新又充满未知的道路,苏增福和大多数创业者一样,一时为“英雄无用武之地”而困扰。

  好在他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,很快便迎来了一线年,国家公布了压力锅强制性新标准,要求各生产企业迅速调整、严格把好品质关。

  而这对于拥有庞大生产链体系的企业来说,无疑是千斤重担,许多企业纷纷以“准备不足,技改难以负担”为由,抵触新标准的落实。

  大企业看似树大多枝、根基扎实,却也深受灵活性差、制动性不足等弊端束缚,而规模较小、发展未成熟的小企业则恰恰相反。

  正是考虑到这些,苏增福当即立断调整生产技术,率先响应国家号召,推出了符合新标准的压力锅。

  这一举动轰动一时,许多消费者慕名而来,“苏泊尔新型压力锅”很快受到国民的热烈追捧,迅速占领压力锅市场50%以上的份额。

  这场恩怨不断的纠纷,以苏增福一方胜诉告终,不少群众鼓掌叫好,也为其他类似苏泊尔的非公有制企业增添了极大的信心。

  1995年1月17日,商业部、轻工总会与供销总社发表联合声明——从1995年12月31日起,禁止不符合新标准的压力锅在市场上销售。

  这一消息引发多家媒体关注,人们不禁揣测沈阳双喜未来的命运如何,两大“压力锅巨头”之间的商战会怎样发展。

  结果很快公之于众,沈阳双喜因缺乏有关技术而被迫停产,苏泊尔则顺利迈过门槛,得以在炊具市场上安稳扎根。

 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,苏泊尔销量遥遥领先于市场其他同类品牌,年产值高达数亿,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新一代“锅王”。

  因为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,商人苏增福始终秉持着质朴踏实的本性,这也折射在苏泊尔的产品的质量上。

  他一向认定消费者就是上帝,不论市场之间的竞争多么激烈,“高品质”仍是苏泊尔的底线:

  “中国花了钱的人价格很敏感,所以公司竞争更倾向于打价格战或采取不正当手段,相互残杀,而不是通过产品创新来提高竞争力。我的发现是,高品质产品能获得高溢价,最终你的利润不会比别人低。苏泊尔不是打价格战打出来的,只知道打价格战的企业没有前途。”

  在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方面,苏增福父子广纳人才,组建炊具研究中心,致力于研发出高科技、高的附加价值、存在竞争力的智能化炊具产品。

  在苏泊尔与时俱进的努力下,其压力锅、不粘锅、电磁炉等产品先后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。

  同时,苏泊尔也一跃成为国内最大、世界第三的炊具生产企业和中国小家电的领先品牌。

  这一反常情况引起了业内外许多人士的关注,有人怀疑苏泊尔未来的发展空间正在日益萎缩,也有人揣测这是否预示着“牛市”即将来临。

  同年,一个爆炸性新闻击破了所有谣言——苏泊尔与法国SEB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框架。

  协议约定苏泊尔将向SEB定向增发四千万股股票,同时在完成对苏泊尔的并购之后,由SEB集团选派人员郑重进入苏泊尔的管理层中,苏增福父子则只保留0.01%股份。

  一个红极一时的经典国民品牌,如此轻易就被外国集团收购,实在令人瞠目结舌。

  漫天的诋毁顿时袭来——“出卖民族资产”、“不顾中小股东利益”、“卖国贼”......

  从韩国回来后,他一直忧心忡忡,忍不住反问自己:“200年后,苏泊尔还存在吗?”

  在苏增福看来,SEB集团作为一个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大企业,能够为苏泊尔提供先进的技术、管理和全球化的营销网络。

  在坚实的后盾支撑下,苏泊尔可以走向更大的平台,因此,从非公有制企业转变为中外合资企业,无疑是最好的选择。

  在SEB集团的管理下,苏泊尔先后实行了三次股权激励计划,大大激发了其发展的潜在能力,市值也迅速成倍增长。

  看到自己的“孩子”成长得这么好,苏增福欣慰之余,也开始逐渐将注意力转移。

  带着股权套现的大笔资金,他四处考察走访,先后涉足医药、旅游、港口、物流等业务,尽管已年过六旬,苏增福却比大多数年轻人还忙碌。

  当时国内的自来水不能直接饮用,因为市面上的水龙头普遍是铜质的,经常被检测出铅、汞含量超标的情况。

  据他调查了解:卫浴这样的领域,竞争还不到位,企业虽多,但没有一家市场占有率超过5%,这就给竞争留下了余地。

  他亲自邀约曾经一同生产苏泊尔压力锅的老朋友加入自己,却频频碰壁,就连儿子苏显泽也不支持父亲这么大年纪却再次冒险。

  他花费4年时间,先后建立了三代生产线,在一次次精益求精地创新过程中,终于制造出代表业内最领先水平的水龙头。

  在最满意的水龙头没有产出之前,苏增福在公众视野里消失了4年,无时无刻不在为实现目标默默努力着。

  2012年,据《新财经》记者报道,苏泊尔水龙头的年产量有望达到600万个。

  “我希望从现在开始,5年之内,做到百亿规模。”提及未来发展,苏增福表明了自己信心满满。

  财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疫情期间苏泊尔的营收及净利润增长远远落后同类品牌,不仅屡屡被曝光质量上的问题,在产品更新换代方面,“领军者”苏泊尔甚至还不及一些新兴小家电企业。

  曾经号称“中国炊具、小家电行业领跑者”的苏泊尔经此一劫,如今市值下降到了430亿左右。

  苏增福的回答总是简短又有力:“锅,是个劳动密集型产业,让企业价值最大化、延长他的生命比控股权更重要。”

  2020年8月2日,苏泊尔卫浴“盛夏狂欢购-湖南站”活动圆满举办,整体销量突破220万,最高单店销售额近50万,带动了湖南及周边地区的线下经济发展。

  困难当前,苏增福表示:“实业是兴国之本,没有实业,国家怎么能繁荣发展?将来我们依旧要靠实业支撑经济发展,必须要把实业做到底。”

  为了振兴实业,也为了带动更多企业重视实业经济,苏增福率领苏泊尔卫浴一直更新发展模式,举办了线下联动、城乡公益等多种活动,努力促进实体经济的增长。

  但老人家从不曾掉以轻心,始终带领公司紧跟时事热点,积极顺应市场风向,于今年1月7日最新推出了恒净系列花洒产品,不断为苏泊尔卫浴品牌注入新鲜血液。

  56岁开启人生创业旅途,从苏增福的身上,能够正常的看到老一辈革命家不服输的睿智与决绝。

图片欣赏